体育馆、图书馆、展览馆,全球社区商业的最新案例什么样?
社区商业或许是当下最受关注的商业类型之一,它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是生活供应的保障。
无论是为满足社区规划要求还是为了商业的创新实践,当下的开发企业一直在不断思考如何打造一个出彩的社区商业。
“社区商业+”还有哪些可能?今天,我们通过近期开业、改造完毕或已有建设方案的国外案例看社区商业与体育场、图书馆和展览馆的那些创新融合方式。
社区商业+体育
在人们越发重视健康生活方式的时代,社区商业+体育/健康业态成为提供刚需服务的一部分。国外更早地发展出这种趋势,以美国为例,社区商业的配套运动场所自上世纪60年代起便成为了“固定项目”。
当下,各个国家的新建和改造的商业物业强调复合功能,体育场、运动馆更是不可或缺的其中之一。
1.屋顶运动场:最流行的结合模式
将运动场设置在购物中心屋顶,是目前全球购物中心都呈现出的一个趋势。
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东北部的 Šiška 区刚刚开业了一家 ALEJA 购物中心,面积3.2万方。在中欧小城,ALEJA 的体量可看做城市区域级商业,但它依然为满足周围社区而建立了一个屋顶体育场。
ALEJA 购物中心屋顶体育场面积6200方,包含排球场、篮球场和足球场各一个,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健身区、一个跑道、一个自行车道和一个带有休息区和儿童游乐区的小公园。
ALEJA购物中心共有90个品牌,屋顶运动场下层均为餐饮。为了给运动场创造良好的可达性,以及鼓励更多人参与到运动健身中来,ALEJA在 每个餐饮商户内均设置了体育场入口。
类似的,还有国内许多商业人熟知的日本大阪Q's Mall屋顶跑道。
虽然 Q's Mall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区购物中心,但其运动空间同样极好地承担了社区服务功能 。Q's Mall的屋顶跑道有3圈,长300m,宽约4.5m,2条跑步专用,1条步行专用,并免费对外开放。
除此之外,Q's Mall屋顶还拥有两个五人制足球场、室内还有攀岩主力店Climbing Bum、连锁健身房OASIS、儿童专属运动空间等,得到了极高的利用率,这些运动空间成就了其注重本地居民生活方式的建设目标。
除了屋顶专属运动场之外,屋顶多功能集会场所也能良好承担体育场功能。
澳大利亚墨尔本郊区的Wollert是一个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区域。近期,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Wollert已计划开建一个1万平方的社区型购物中心Wollert Neighborhood Centre。
Wollert Neighborhood Centre 定位为社区集会中心,为促进新社区居民的有效连接而建立。其屋顶设计了一个室外公共区域,可做集会、表演、运动使用。Wollert 想要借此鼓励居民多花时间彼此相处,建设和谐的社区环境。
2.地下体育场:美国的全国改造项目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社区商业有一流行趋势,即在社区购物中心的地下建设体育场,供居民使用。80-90年代,这些地下体育场设施老化,使用率开始降低;后来,在专业健身房兴起后,社区地下体育场几乎废弃,在全美留下许多同类空置物业。
近年来,美国许多地区计划改造当年的地下体育场,恢复其社区服务功能,其中,伊利诺伊Romeoville地区的社区 Uptown Square community 是一个成功的改造案例。
遗留下来的体育场 Athletic & Event Center约4000平米,先是重新铺设了草皮,为当地最受欢迎的足球、长曲棍球和垒球运动创造条件;此外,体育场的木地板经过改造后,可调解成为座椅,使整个体育场变为篮球场。
除了体育运动,Athletic & Event Center内还用作各类教育空间,为社区居民开设舞蹈课、曲棍球课程等。
改造过后,Athletic & Event Center不仅成为社区的体育中心,还用作专业球队的训练场所,带动了社区经济发展。
见证过社区体育场的成功后,区政府决定再度拨款210万美元,将社区医院地下约面积7600平方的空间改造成为体育场。
社区商业+图书馆
当下,国内倡导城市居民进行更多文化生活,购物中心与图书馆的合作关系建立,可成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创新方式。
国内的公立图书馆大都被奉为严肃的知识圣地,很少作为购物中心的延伸服务存在,而国外购物中心有较为长久的与公立图书馆合作的传统。
总结下来,国外图书馆与社区商业的融合可以分为3种模式:
1.图书馆+商业街
商业+图书馆模式在国外由来已久。在英国,上世纪30年代,Leytonstone图书馆首次打破了“城市文化中心”的角色,将分馆开设到传统商业街的二层,借用一层零售空间作为入口。
由于充分融入商业环境,距离社区和消费者更近,图书馆使用率升高,大力提振了城市居民文化生活活跃度。后来,这种零售+图书馆模式在全英复制开来,贝德福德郡、诺丁汉郡、卡迪夫等城市均采用这种方式。
2.图书馆+购物中心
70年代起,公共图书馆开始进入购物中心,1972-2005年间,英国共有27家购物中心拥有图书馆。
随后,新加坡借鉴这种模式,在1996年首次将国家图书馆分馆开进购物中心 Jurong Point,并命名为“Jurong West 社区图书馆 ”,面积1250平米。
3.图书馆+超市
在图书馆与商业融合的历史中,其与超市也曾有过独树一帜的“混搭”尝试。
199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的图书馆 Adams Memorial Library 开设了分支图书馆 Unity Library,并进驻了当地超市 Davis Supermarket。
Unity Library除了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还是一个零售空间,售卖图书、文具、音像制品、家居等品类,可以说是当下“复合空间”的雏形。
不过,这些早年尝试将图书馆与商业融合的实践者发现,图书馆由于受制于商业体的可达性、环境宜人性和租赁面积,往往无法完成以文化凝聚人群、为社区提供服务的目标。
近年来,越来越多社区开发将图书馆纳入重要地位,强调其文化、社区居民情感链接和社区服务属性。
2018年,秘鲁首都利马的 Plaza Biblioteca Sur 社区落地,包含了住宅、商业、公园、图书馆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