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2亩,三亚智谷产业园区控规出炉!
近日,三亚智谷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批,这是一个规划面积达320.12公顷(约4802亩)的片区规划,居住用地38.76公顷。
据悉,三亚智谷产业园规划范围东至水脚溪,西至乌石岭,南至水蛟村村委会,北至凤凰镇至羊栏乡村级公路。定位为科技、智慧、生态之谷。
三亚智谷将打造三亚创新创意科技产业高地,引驻科技产业聚集,以科技研发、人工智能、科技旅游、空港总部规划区等项目形成海南智能研发高地,以创新孵化、项目加速等形成新兴产业创新孵化规划区,聚集国际最前沿的科技研发技术与商业业态,形成科技产业集群。
规划区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为原则,打造园林化产业园区,绿色建筑办公,生态专家住宅,生态空间廊道纵横,建筑与周边山体、绿树融合相应,形成环境友好、安居乐业、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的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示范地。
智谷产业园区对标支撑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国际化公共服务标准,重点从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优化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其中教育设施设置一处九年一贯制学校,用地面积3.40公顷;幼儿园两处,用地面积1.05公顷;结合其他建筑配建一处3班托儿所。
在交通方面,规划一条对外公交专线,由城区经水蛟路到达产业园区;按照智慧公共交通发展要求,还规划几条无人驾驶短驳通勤公共交通环线;同时规划发展新能源共享小车。
《三亚智谷产业园区控规》简介部分内容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三亚智谷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沿用上版控规范围,与多规合一开发边界吻合,东至水脚溪,西至乌石岭,南至水蛟村村委会,北至凤凰镇至羊栏乡村级公路,规划总用面积约320.12公顷。
二、发展定位
在落实海南国际自由贸易岛政策优势和衔接三亚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各项规划基础上,引入电商优势资源,结合地区的发展资源条件,综合确定本片区的规划定位:
首先,海南全省打造国际贸易区,打造总部经济,发展跨境电商等目标,提供了优越政策条件,急需聚集大量资本与一批高端、新兴技术,引进一批高端产业人才来促进自贸岛产业发展。
第二,三亚市正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陆续出台《三亚十三五规划》、《三亚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用以培育新兴科技产业,促进三亚产业升级。
第三,省级产业园区的推动作用,以及知名集团入驻,导入自身优势产业、资源、技术,引入完整产业链,与本地企业合作,形成集智能研发、新兴产业孵化、时尚科技展示、高端人才聚集、绿色生态宜居综合性、智慧型产业园区。
基于上述分析,本次规划确定本片区的功能定位为:三亚智谷——科技、智慧、生态之谷。
(一)科技之谷
三亚智谷将打造三亚市创新创意科技产业高地,引驻科技产业聚集,以科技研发、人工智能、科技旅游、空港总部规划区等项目形成海南智能研发高地,以创新孵化、项目加速等形成新兴产业创新孵化规划区,聚集国际最前沿的科技研发技术与商业业态,形成科技产业集群。未来以高端科技产业为取向,以旅游业为龙头,以创新创意产业为支撑,构建三亚科技之谷。
(二)智慧之谷
三亚市是海南省的旅游中心,与其他旅游城市相比,三亚市更显得年轻活力。三亚市正大力推动旅游产业升级,加之以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为配套,对于智慧产品及创意研发产业的培育具有非常好的条件。本次规划区将引导智慧与科技,智慧与创意结合,将智慧商业融入智谷产业园中,形成跨境电商产业、智慧商业等为驱动,完善以智慧为主题的城市配套。另外,规划区引领智慧科技、智慧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为提升地区影响力,带动地区产业升级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生态之谷
规划区集山、水、田、林、温泉等优势资源于一体,周边山体围绕,中间谷地从规划区谷地贯通至三亚海湾,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自然空间体系独特,生态环境保存良好。规划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为原则,打造园林化产业园区,绿色建筑办公,生态专家住宅,生态空间廊道纵横,建筑与周边山体、绿树融合相应,形成环境友好、安居乐业、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的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示范地。
三、用地布局
(一)功能布局结构
规划结构:“山水本底、产业融城”的理念打造“一核、两带、多组团”的规划结构。
一核:以创新科技产业园为核心,位于规划区中南部,靠近水蛟路,区位与交通便捷。
两带:规划沿着水系拥有一条水系景观带、沿凤凰三路形成产业联络带。
多组团:包括南部组团、北部组团、温泉配套组团与山林景观组团。
山水产城南部组团——南部组团以山为核,聚集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科技旅游研发及上下游生态链企业区域总部产业,多条由山体延伸而出的纵横交织的生态网络和组团有机结合。
山水产城北部组团——北部组团以水为媒,联动上下游生态链企业区域总部+科技旅游研发产业,产业和居住配套围绕水库呈放射状布局,朝向水体享有最大化的景观资源。
温泉配套组团——温泉配套组团主要发挥小鱼温泉特色,聚集酒店、商业等配套资源,形成旅游度假中心。
山林景观组团——规划区中部山体林地生态,构成规划区生态本底。
规划区中部的自然山体,把规划区自然的分成两部分,山体北部的德山水库,是规划区重要的景观资源,山体南面的林地,是体现规划区田园风格最重要的标志性景观。
另外规划区两条水系,一条位于中部区域贯穿规划区核心产业区,成为规划区内部重要的景观水系,另一条位于规划区的东北部,是体现规划区滨水性重要的景观水系。
(二)城乡建设用地指标
本次规划中,用地性质一般划分至中类,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以及指定用途用地划分至小类。并增加了居住商业混合用地、零售商业餐饮业混合用地、商业设施交通场站混合用地、其他商务设施零售商业混合用地、其他商务设施娱乐混合用地混合用地新的类型。
具体用地构成如下:
1.规划居住用地(R2)38.7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6.84%,其中二类居住用地33.75公顷,服务设施用地1.05公顷,居住商业混合用地3.96公顷;
2.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3.4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35%,其中中小学用地(A33)按常住人口规模设置3.40公顷;
3.规划商业服务设施用地(B)70.7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9.02%,其中商业用地(B1)1.39公顷,旅馆用地(B14)10.13公顷,零售商业餐饮混合用地(B11B13)1.5公顷;
4.规划道路交通用地(S1)19.8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3.77%;
5.规划公用设施用地(U)5.1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58%;
6.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G)总面积6.4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44%,其中公园绿地(G1)0.86公顷,防护绿地(G2)4.53公顷,广场用地(G3)1.02公顷;
7.规划区内村庄建设用地约14.42公顷;
8.水域用地(E1)15.71公顷,农林用地(E2)145.58公顷。
四、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融入生活圈理念,同时产业园区配套展厅、会议中心、电商无人超市、酒店、培训公寓、智慧医疗、诊所等公共设施,以满足产业园区公共服务要求。对标支撑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国际化公共服务标准,重点从文化、教育、医疗、体育和社会福利设施等方面优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居住社区常住产业人口约1.4万人,属于居住小区级,根据相关设计规范布设公服设施,其中教育设施包括设置一处九年一贯制学校,用地面积3.40公顷,规划在B-25地块。
设置幼儿园两处,规划在A-03、B03地块,用地面积分别为0.53公顷、0.52公顷;结合其他建筑配建一处3班托儿所,配建在A-10地块。
医疗设施配建一处医疗卫生站,要求建筑面积≥1000㎡,配建在A-10地块。
文体设施包括在B11地块配建文化活动中心一处,要求建筑面积≥4000㎡。分别在A-12、B-11、C-12地块绿地设置居民健身设施。
园区智慧管理中心在B-12地块联合设置智慧交通管理中心、园区大数据库、智慧安全服务中心、智慧设施环保中心,建筑面积≥1000㎡,结合建筑配建。
五、道路交通系统
(一)道路系统规划
根据城市路网系统规划,将城市道路网系统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个等级。
城市主干道:是城市中主要的交通道路,是对外交通联系的主要通道,均按双向4车道设置。其中南北向的水蛟路(X827)红线宽度为30米,东西向道路红线宽度为24米,内部环路宽19米。
城市次干道:是片区衔接城市主干道的主要通行道路,并与主干道组成城市干道网,在交通上主要起交通集散的作用。同时,由于规划区为产业园区,次干道有兼有产业线路的功能。规划红线控制宽度为12米,按双向2车道设置。
城市支路:是各个片区内的道路和一般街坊道路,在交通上起汇集性作用,与上层次道路连接,是直接为用地服务以生活服务功能为主的道路。规划区内城市支路宽度在6-10m,按双向2车道设置。
(二)智慧公共交通规划
为了方便规划区外及周边产业就业人群的便利到达,规划了一条对外公交专线,设置在主次干道上,由城区经水蛟路到达产业园区。
规划区是一个科技产业园区,按照智慧公共交通发展的要求,在规划区内还规划几条无人驾驶短驳通勤公共交通环线,方便就业人群由各个产业区域到达各个生活及公共服务区域,在线路的主要地块节点设置停靠点。产业园区整体实现智慧科技大数据的应用,同时采用太阳能等绿色新能源,实现零碳绿色交通和智慧交通目标。
同时规划发展新能源共享小车,智慧化管理,完善园区公共交通体系。
探索园区内公共交通无人驾驶,运营时间按7*24H23:00后30%车辆运营。
主要图纸
区位分析图
▽▽▽▽
规划结构图
▽▽▽▽
土地利用规划图
▽▽▽▽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
▽▽▽▽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
开发强度规划图
▽▽▽▽
水蛟路方向鸟瞰效果图
▽▽▽▽
来源 | 海居君、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声明 | 本资讯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转载,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